~國學常識~ |
詩詞與對聯的關係及異同 |
詩詞與對聯, 可說是孿生兄弟, 同一娘胎而十分相似. 它們都一樣講究平仄, 講究對仗. 但要是與詩詞相對來說, 則對聯的平仄更要嚴格, 對仗更求工整. 一闋詩詞的內容文字, 一般上遠較一副對聯的文字要多 , 因此詩詞的對仗字, 有時可平可仄, 甚至有一、三、五不論之寬限, 對仗則亦有工對及寬對的通融. 然而, 一副對聯,聯文短少, 多則十餘字, 少則只有十個八個字, 如果平仄若還不論, 對仗若還不工, 則何以尚稱「對聯」乎? 因此聯文的平仄及對仗就非常嚴格, 比詩詞更要講究了. 從前啟蒙學童學作詩之前, 塾師必先令彼等作簡單的對仗詞, 即所謂:「雲對雪; 雨對風; 短劍對長弓」一類的對句短詞, 這些短詞平仄必須分明, 詞屬必得相對, 如此練習有恆, 日後撰聯寫詩, 自然就得心應手了. 近體詩有絕詩、律詩之分. 絕詩的詩句中未必一定要有對聯, 但律詩的詩句中卻一定要有兩聯對句, 亦即所謂「頷聯」(第三句與第四句)及「頸聯」(第五句與第六句). 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說:「會寫律詩的人, 必會作對聯」. 祗要踏入律詩的創作門檻, 鑽研學習, 何愁寫不出好對聯呢? 嚴格來說, 學聯與學詩都是需要同樣的工夫的, 祗是聯語較精短, 不像詩詞般需要嚴密構思, 講究起、承、轉、合, 所以對聯寫起來就會比寫詩詞來得輕鬆容易一些了. 為了要撰聯而學習近體詩, 這是無可厚非的一個好點子. 但寫近體詩的格律限制多多, 作為一種興趣及研究則可, 用之創作則未必可取了. 如果要寫傳統詩詞, 我倒是十分贊成高亦涵教授推行的「新體詩詞創作法」, 那就是撇開詩詞的嚴格格律限制, 不拘句形及字數, 用傳統詩詞語彙去寫有聲韻的「新體詩詞」( 見高亦涵教授撰之《締造詩詞新生命概論》一文 ). 但對聯是否也可朝此方向發展呢? 那又是另一個見仁見智的有趣問題了. 個人認為, 「對聯」顧名思義是要有「對」仗相「聯」的一種文學創作形式, 如果把它「具有對仗」的獨特本質改變, 則無以再將這種創作名之曰「對聯」了. 因此要撰寫對聯, 還得對平仄、對仗及格律等下死功夫. 總的來說, 詩詞與對聯都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學創作形式及藝術珍璧, 都值得有心人去鑽研、推廣、創作, 使之薪傳久遠!
|
1 2 3 4 5 |